English

首都学者指出:应确立新的闲暇价值观

2000-09-26 来源:光明日报 麻晓燕 我有话说

在由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于9月15日在京举行的“假日经济理论研讨会”上,王琪延等专家学者说,由放长假引发人们议论的“假日经济”话题,“十一”前夕又成热点。如何引导人们确立新的闲暇价值观,认识假日经济的意义,拉动经济内需和推动假日经济良性循环以及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学术理论界肩负着宣传、引导、研究和向有关领导部门提供理论对策的任务。

专家学者认为,“假日经济”,是指在节假日由各种资源的配置、供给和需求所引起的经济行为。假日经济的概念在中国有其特定含义,是指1999年国务院调整节假日时间,通过上移下借的方法,形成的“五一”、“十一”、“春节”三个长假后,出现的节日集中消费的现象。假日消费包括四个层次:一是满足生理需要层次的消费,如日用商品、食物、衣物等方面的支出;二是满足健康娱乐层次的消费,如体育活动、旅游活动、个人爱好需要、家庭娱乐用耐用消费品等方面的支出;三是满足发展需要层次的消费,如图书、技能知识的学习活动等方面的支出;四是满足精神需要层次的消费,如献爱心等公益活动和情感领域的消费。

专家学者指出,应引导人们确立新的闲暇价值观,因为假日经济与人们的闲暇观密切相关。过去一些人把劳动视为高尚的美德,而把休闲视为好逸恶劳的行为。六七十年代以后,由于新技术革命加速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伴随着劳动强度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生活本身的价值和意义,人们的价值观开始由劳动本位主义向劳动与闲暇并重的价值观过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